贵阳贵安:大数据赋能 现代农业有“智”更有“质”

时间:2024-08-22
来源:黔西发布

全智能化种植,5个人就能管理263个大棚;扫描二维码上传数据,每头母猪都被实时“监控”;收集数据分析病虫害信息,及时避免农作物损失……在“中国数谷”贵阳,大数据无处不在,即便是一片稻田、一头母猪、一株辣椒,也体现着“数智”生产。

近年来,大数据在贵阳贵安农业场景中的运用逐渐丰富,一批数字化、智能化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农业”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新机遇,也更加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

“数据分析”提供种植更优选

温度30.7℃、湿度62.3%RH、光照10771LUX……在位于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清镇园区骆家桥基地的蔬菜大棚内,中间过道上方的一块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棚内的各项数据,在大屏下方,各种“胖嘟嘟”的辣椒长势喜人。

“这是我们正在试验种植的彩椒,收集到适宜生长的最佳数据后就能推广应用。”基地生产管理员田江伟说,不仅是温度、湿度、光照,就连土壤里的微量元素也会检测,如果适宜生长就会配比出相应的肥料让其达到最佳状态。

骆家桥基地2019年建成投用,目前共有263个大棚,其中15个用于试验种植、收集数据,其余用于推广种植保供蔬菜。

“收集到各项数据后,在大面积种植时只需输入数据参数即可实现自动调控,保障蔬菜长得快、长得好。”基地负责人李春晖介绍,“以螺丝椒为例,2019年开始在多个大棚试验,最低亩产量7000斤,最高12000斤,我们把最高产量的相关数据应用推广到种植中,目前已实施大棚种植4000亩,单季辣椒亩产均超过11000斤,不仅能保障供应贵阳市民,还有剩余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近两年来,贵阳贵安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合作社)应用环境温湿度监测数据进行大棚管理、配备智能化配肥控制系统等,提高蔬菜质量和效益,骆家桥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该基地按照“菜+菌”周年栽培模式种植辣椒、番茄、羊肚菌、生菜等,预计平均亩产量5.5吨,年生产优质生态蔬菜近5000吨。

“目前,利用数据支撑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各个环节,改变了原有劳作模式,2.5万亩高标准设施保供蔬菜基地实现全程统筹规划运作和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标准化、信息化。”市农业农村局蔬菜推广站副站长张智柱介绍,除此之外,贵阳还完成19.79万亩保供蔬菜基地黔菜网“一张图”的系统绘制,推进生产基地、经营主体、产品溯源等数据整合,开展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示范,提升蔬菜生产管理数字化水平。

“智能平台”赋能养殖全过程

拍照、扫描、登录、上传……8月13日,在修文县六广镇福旺种养殖基地,养殖户喻广福正忙着为每头能繁母猪“打卡”。

“什么时候防疫、什么时候喂料、什么时候生产,平台都有指引,我只要照着平台的指示做就没问题。”喻广福说,“我养了80头繁育母猪,10月份就有仔猪出栏,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年产值超过100万元。

”喻广福口中的平台就是由贵州猛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的贵州省能繁母猪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同一时间,在与喻广福的养殖场相隔30公里的猛猪科技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平台前盯着每一项数据的变化。在生猪可视化监管大屏上,任意点开一家养殖场,产房、保育房、育肥舍等圈舍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对省级及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猪存栏和产能数据进行了调查、摸底、监测,将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建立了这个平台。圈舍建造、猪仔购买等都有相应的数据分析,并设置必须完成的工序。”猛猪科技公司总经理胡婷介绍,建立这个平台的意义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而不是最终产生结果后再去总结经验。

服务生产只是一方面,猛猪科技公司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整合了生猪保险、物流等相关资源,为贵州生猪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精准服务,旨在形成一个协同、赋能、共生的生猪养殖产业服务平台。该平台每年服务的生猪已超过全省生猪出栏量的70%,客户遍布全省。

在生猪养殖领域,通过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与赋能,产能也得到有效提升。不仅是猛猪科技,修文富之源、息烽德康、清镇温氏等养殖企业也建立了自动配料控制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对整个养殖配料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63.9万头,同比增长2.7%。

“监测预警”助力防控病虫害

在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大坝,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已经微黄,呈现出即将丰收的景象。高峰镇文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刘文何指着田里的水稻说:“还好有农业部门的技术团队给我们预警,及时消除了病虫害,才避免了一场大损失。”

原来,今年5月底,文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收到病虫害预警信息提示,说近期大坝上发生白背飞虱危害,建议6月初及时开展统防统治。收到预警信息后,刘文何果然发现了白背飞虱发生,立即通过植保无人机开展防治工作。

给刘文何发出预警提示的是市农业农村局“张斌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团”在龙宝大坝建设的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物联网系统。该系统集远程控制、自动诱集害虫、定时采集害虫图片、数据传输、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及预警信息发送于一体。在监测中,系统利用不同光谱的灯光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虫害成虫进行诱集,并通过田间气象站采集水稻生育期的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数据,通过预警模型分析出防控最佳时期,精准指导防控工作开展。

“根据预警模型预测,可以发现虫害发生态势和危害期。预警防控信息生成后,便及时通过系统发送至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种植主体的手机中,解决预警信息难以及时到达种植主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实现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和精准防控指导。”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张斌介绍。

贵阳贵安通过数据赋能,强化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从2021年至今,共设病虫害监测点314个,通过系统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与趋势,平均预报准确率达到中长期趋势预报80%至85%、短期预报90%至95%,为水稻产业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贵阳贵安积极探索“大数据+农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径,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更精准地判断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更科学地给出养护方案,实现降本增效,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市农业农村局数字乡村服务站负责人左希介绍,接下来,贵阳贵安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应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水平,全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核心区农业板块,奋力当好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