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数据应用的成就与前景

时间:2021-07-27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 郑渝川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治理能力都是考验。这场疫情尚未完全过去,但从其大规模暴发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国各级各地政府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运用,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2020年初以来,大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尤其是疫情溯源和监测等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应当积极总结有关经验,破除信息孤岛,加强数据共享。

新出版的《政务大数据应用方法与实践》一书指出,初期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数据共享存在一些需要改正以及总结完善的问题,首先就是地区数据共享问题,各地的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却陆续曝出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缺乏互认机制等问题。后来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健康码(含核酸检测结果以及疫苗注射)互认,才逐步缓解了这方面机制不畅给复产复工复学带来的影响。书中还指出,疫情出现初期,很多部门会要求人民群众尤其是出行旅客填写不同的表格,由于部门、企业信息未能共享,因而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重复填报的问题;另外,许多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机(2G功能机),没有微信、App等功能,或是不懂得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这些都使得健康码填报等难以操作,影响了老年群众的出行。

疫情防控期间的大数据应用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暴露出的不足,要求进一步理顺大数据管理体制。这本书建议应当进一步健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数据管理体系,尽快推动形成大数据工作“全国一盘棋”局面。其次,要加快大数据立法工作,在有关省市制定大数据地方法规基础上推动国家层面的相关法规实施,明确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的内容、方式、程序以及对应的责权利,让数据共享有法可依、规范运行。第三,应当建立全国数据交换体系,构建各级党政体系的数据交换枢纽,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政务数据共享。基于此,就能真正意义上建立对包括新冠疫情防控在内的各类应急事件处理的互认、互通,高效协作处理。第四,建立跨行业数据归集机制,本书作者认为有必要将各大航空公司、中国铁路、各大电信运营商、各大网络预订平台等的用户数据进行归集,为出行提供便利。

《政务大数据应用方法与实践》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大数据的技术特征、社会意义,强调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大数据思维,指出发展大数据是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政府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书中全面检视了我国国家层面与各级地方发展政务大数据的实践,再对照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大数据方面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多年来,大数据在我国政务各领域都已经取得了积极的应用成果。比如在经济调节领域,大数据手段已经被应用到宏观调控领域,对于改善调控工作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国税、海关等部门推进的金税工程、金关工程,也已取得显著成果。又如,在市场监管领域,大数据创新了市场监管模式,企业监管、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得以健全,积极降低了企业创办和运行的负担;建立起信用承诺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互换平台、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这些也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减少行政许可创造了条件;此外,大数据手段还帮助建立了产品信息溯源制度,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科学制定和调整监管制度和政策成为惯例。再如,在社会治理领域,以公安机关为例,社会治安管理、车辆管理、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打拐、反扒、反恐、打击电信诈骗等领域都已经深度应用大数据技术,诸如在预测犯罪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果。

正如本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要加快推动政务大数据发展,将更多、更广泛的公共数据纳入资源开放,就必须致力于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作者建议,应当借鉴有关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完善隐私、数据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对政府机密、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大数据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