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数据+科普”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时间:2022-05-18
来源:新浪财经

在“大数据+科普”创新环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科普现状,提出京津冀“大数据+科普”资源共享机制。

1.京津冀科普资源调查现状分析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面推进,京津冀科普资源共享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例如,河北省的科普人数增至全国首位,但河北省科普高层次科普人数占比低于京津。因此,京津冀存在科普人员结构素质差异大,以及科普资源共享意愿不够强、科普作品“量”与“质”不均衡、建设分工不明确、共享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强等其他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在共享的结构、深度、分工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2.京津冀“大数据+科普”资源共享机制

2.1京津冀“大数据+科普”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构建京津冀科普集人才、资源、创新、产业和服务“五位一体”大数据中心,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多层次、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形成京津冀产教深度融合的科普人才培养机制。

2.2京津冀“大数据+科普”企业利益共享分配机制

通过建立跨区域项目财税利益分配机制,推进跨区域科普项目合作共建;为了科普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在完成公益性事业的同时,积极开展盈利性的科普产业创新。鼓励科普企业,结合科普场馆跨区域开展科普讲座、营地活动以及科学探究活动,获得共享利益。

2.3京津冀“大数据+科普”作品多级联合审查机制

建立科普资源制作方内部审核、权威机构审核、媒体审查、相关监管部门审查的“四级审查制度”,通过大数据平台“人工+机器”双重复核,并且开通个人用户的举报投诉建议通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审查机制,保证推送到公众的科普资源是正确无误的。

2.4京津冀“大数据+科普”产业生态圈共享开发机制

以解决京津冀科普资源的重复建设投入的问题,将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开发,打造基于大数据的京津冀“三位一体”科普产业生态圈。北京作为科技文化中心,将在健康、教育、前沿、航空航天、军事、天文、科幻等方面引领,天津、雄安作为副核侧重于水域生态,河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重点开发自然、环保、农业、乡土文化等科普产业。

2.5京津冀“大数据+科普”资源共享保障激励机制

设立京津冀三地通用的科普人员激励机制,畅通三地的科普人员职称晋升通道;通过建立京津冀科普服务大数据中心,统一研究、推行京津冀科普资源共享支持政策,对积极开展科普资源共享的科普企业、机构的进行资金扶持、奖励机制、税收优惠,提高科普企业、科研机构对科普资源的共享意愿。

3.结论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跨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提供极大便利,加速形成京津冀科普协同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