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徐景
如今,我市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和企业正享受到“就业变通畅”的便利——岗位匹配愈发精准,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起“线上了解+线下对接”的平台,AI数字人24小时在线答疑……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我市“洪城就业通”构建起的一张覆盖就业全流程的“数字服务网”。
AI牵线,人岗匹配“精准通”
传统就业市场中,求职者海量投递简历,企业筛选简历如大海捞针,核心症结在于“信息不通”。“洪城就业通”以数据打通“信息孤岛”,让AI扮演起“智能红娘”。
“平台比我还懂我!”江西农业大学毕业生周嘉怡在求职时,收到平台依据其专业背景精准推送的十余个匹配岗位,连企业的研发方向都与她的专业高度契合,让她发出惊喜感叹。
依托强大的数据底座,“洪城就业通”AI的“智慧匹配”能力充分显现。平台运用AI语义解析技术,深入解读企业岗位需求与求职者意愿。同时,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平台还重点推荐“低技能门槛+就近3公里”的岗位,减轻通勤压力。截至目前,平台已为16.14万名求职者匹配推送岗位87.13万次,大幅缩短了求职周期。
目前,“洪城就业通”累计汇聚数据超114.12亿条,日均新增超180万条。更为贴心的是,平台为全市28万余家企业、658万常住人口建立“一人一档、一企一档”,并为每位劳动者标注187项人社标签——如同为求职者和企业绘制“精准画像”,为高效匹配打下数字基础。
记者了解到,这些数据并非“静态档案”,而是“实时鲜活”的。平台每日对接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及时更新岗位信息;采用“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定期刷新劳动力数据,确保求职者状态与企业需求“永不滞后”——今日刚发布的岗位,明天就能推送至合适人选。
全链覆盖,就业服务“不断点”
“以往找工作,投简历、签合同、查社保要跑多个地方,费时又费力。”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王福林通过平台提前了解企业需求,定制个性化简历,线下招聘会精准对接,最终顺利入职南昌正大畜禽有限公司。“如今通过‘洪城就业通’,避免了盲目海投,省心又省力。”王福林说。
“洪城就业通”不止步于“信息中介”,更将服务延伸至就业全周期,为劳动者从“准备求职”到“稳定在岗”提供全程护航。
线上,求职招聘全流程实现“闭环运行”。求职者可在线生成简历、一键投递、视频面试、查询录取结果;企业可发布职位、筛选简历、安排面试、发送录用通知。去年以来,平台已接入“百场校招”“春风行动”“洪漂人才荟”等245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1.8万余个,接收简历3.78万份,帮助2305人实现就业参保。
线下,“无纸化”智慧招聘带来全新体验。招聘现场的智慧大屏实时推送岗位信息,未带简历的求职者完成身份认证即可生成电子简历并投递,系统还会自动将简历推荐至急聘企业,让“线下对接”同样享有“线上效率”。
服务不仅限于“找到工作”,更延伸至“稳住工作”。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平台还嫁接“1311”帮扶机制: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机会和1个就业见习岗位,服务率达99.78%,帮扶就业率高达93.98%,真正实现“就业服务无断点”。
应届毕业生蔡毅习惯每晚关注就业直播间:“凌晨也能咨询AI,通过‘云探厂’直观了解工作环境,比线下奔波轻松多了!”
为实现服务“随时随地可及”,平台还构建了“多维渠道矩阵”。除线上便捷访问外,线下也依托各级“就业之家”设置自助服务一体机,方便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操作。平台还通过“政企协同”机制,整合人力资源公司、培训机构、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组织131家培训机构、1220名师资入驻,为求职者提供多元服务。
此外,针对部分求职者对线上求职“担心信息泄露,不敢填真实简历”“害怕虚假岗位,白跑一趟”等顾虑,“洪城就业通”引入“隐私号通话”技术,求职者与企业沟通时通过虚拟号码联系,避免真实手机号泄露;平台严格遵循“数据最小化”原则,所有信息使用均需用户授权,数据传输与存储全程加密,从源头防范信息泄露与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