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承办,信息化观察网、天津市大数据协会、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国润互联信息技术研究院协办的“2025可信数据空间推进大会”成功召开。广州数据集团首席数据官刘国庆以《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发表主旨报告,从定位、建设基础、整体架构、推进机制与路径等多方面,系统介绍了广州在可信数据空间领域的举措与成果。
刘国庆
广州数据集团首席数据官
演讲主题: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探索与实践
刘国庆阐述,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以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区域数据产业生态为重要方向,核心是发挥公共数据引领作用,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融合应用,筑牢空间资源基石,支撑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这一方向与《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要求相契合。同时,该空间是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13535”的核心支撑,能为构建数据优质供给资源池、创建数据可信流通大市场、激发数据开发利用新活力等提供关键支撑,助力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安全屏障,推动数字广州在经济、政务、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协同发展。
刘国庆提及,广州已具备坚实的制度、公共数据运营及城市治理基础,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保驾护航。制度层面,广州市出台《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广州市数据条例》等多项数据类政策文件;城市治理层面,“穗智管”为广州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目前已打通40个委办局、115个业务系统,汇聚超百亿条数据资源,为广州开展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数据资源汇聚打下坚实基础;公共数据运营层面,2024年7月1日,广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今年2月,《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让公共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广州公共数据运营被列入“用得好”的典型案例。
刘国庆强调,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支持协同型、自治型、委托型三种价值共创模式,依托建设工作组统筹推进,发挥法院司法保障作用。空间首批纳入卫生健康、绿色低碳等12大产业专区,打造37个高价值场景,以218亿条公共数据吸引各类主体接入,整体架构涵盖价值共创层、可信管控层、资源交互层与基础能力层,各层级协同保障数据可信流通与价值释放。在空间互联互通与价值共创方面,广州此次有1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1个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及3个企业可信数据空间纳入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实现了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场景及规则的多维度互通。
刘国庆介绍,广州成立了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工作组,下设指导小组、规则机制组、技术系统组、数据资源组、场景应用组、生态主体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同时采用“政府+运营机构+专区龙头企业”的推进机制,形成多方联动格局。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聚焦城市精细治理和产城融合发展,以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融合利用为重点,按照“五位一体”协同推进。他进一步说明,在场景牵引上,围绕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基于广州产业生态基础,召开4轮场景征集会,开30+次重点企业线下对接,征集170+个场景,遴选120个典型场景,首批落地37个高价值场景,打造12大产业专区,每个专区都有针对性应用场景;在主体接入上,以高价值场景为牵引,聚焦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打造120个典型应用场景,汇聚政府机构、龙头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多类生态主体,以跨行业、跨区域的高价值场景为纽带,构建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的数据生态共同体;在数据融合上,以部委数据回流、龙头企业数据融合等机制实现广州丰富数据资源汇聚,支撑数据产品高效开发;在技术系统上,以“1个城市枢纽+N个产业专区+M个用户节点”为推进模式,突出数字合约、使用控制、区块链存证三大核心技术,构建统一城市数据流通利用体系;在运营规则上,依托建设工作组、发挥互联网法院作用,出台全国首个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司法政策,形成覆盖空间运行全流程的规则机制,为数据空间规范运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