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跑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速度”

时间:2025-08-08
作者: 贾思敏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获悉,该中心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智造数据专板”和“文旅数据交易专区”,通过深挖特色产业数据价值,为呼和浩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全区唯一的数据交易场所,该中心正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跑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速度”。

在和林格尔新区数聚小镇,记者看到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据交易需求。该中心业务部部长王菁介绍,中心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已全面完成系统搭建、规则制定、市场培育等基础工作,当前进入实质性交易阶段,日均接待企业咨询超20次,成为展示呼和浩特数字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

目前,该中心已吸引600余家数商入驻,其中既有龙头企业,也包含中小科技公司,覆盖能源、金融、文旅等多个领域,形成“数据供给方+需求方+服务商”的三元生态体系。中心将依托8家盟市服务基地实现“就近服务”,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全覆盖,让偏远地区的数据也能“触网交易”。

“我们不仅要让数据‘活’起来,更要让特色产业‘强’起来。”王菁指着大屏幕上的交易数据说,新上线的“合成生物智造数据专板”已汇集生物组学大数据、工业发酵数据等特色数据产品,为呼和浩特市多家生物制造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支持平台。文旅专区上线的“草原文化数字藏品”“非遗技艺教学数据集”等322款产品,已帮助多家文化企业实现了数据资产变现。该中心还率先完成内蒙古自治区首笔企业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为中小企业解决了“数据难变现”的难题。

“我们始终立足‘国家需求+地方优势’,努力打造数据要素流通核心枢纽。”王菁透露,未来,中心将重点推进“能源数据谷”建设,增设“生态环保数据专区”,推动“数据+绿色产业”融合;与京津冀、长三角数据交易所建立“跨区域交易通道”,让内蒙古的特色数据走向全国;力争2025年底实现数商超1000家、数据产品超1000款、累计交易额超1亿元的目标。此外,该中心还将持续举办“数据要素沙龙”等活动,培育数据交易市场。

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北疆地区融入“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示范,也为通过数据要素激活草原经济、能源经济探索出新路径。随着合成生物、文旅等特色数据交易专区的陆续上线,呼和浩特正在数字经济领域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