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全面推进跨境电商“一站两仓”建设,杭州着力建设全球数贸港核心区,绍兴打造长三角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数字贸易园区之一……“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坐拥江海之利的浙江,以数字浪潮驱动经济发展,以贸易联通拓展开放空间,数字贸易在“浙”里“新”潮澎湃。
换新升级步伐加快
浙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地,也是对外开放的大省,数字贸易发展位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浙江数字贸易额连续三年相继跨过6000亿元、7000亿元、8000亿元三个“千亿元级”台阶。今年上半年,全省数字贸易额达4150亿元,同比增长13.2%,充分展现出其强劲的韧性与活力,已成为壮大浙江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
记者了解到,浙江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发展,持续加强顶层设计。近年来,相继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数字贸易政策性文件,颁布首部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法规;发布全国首个数字贸易双团体标准及首份标准化研究报告,牵头编制全国首个数字贸易行业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数字贸易统计体系。同时,围绕数字贸易全产业链发展推出超百项创新举措,率先实现与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用户体系与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中央外经贸服贸创新专项资金全流程线上申报。
浙江省副省长卢山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浙江省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数字贸易港’,完善以数贸会为引领,以杭州、宁波、义乌为中心,全省其他城市特色化发展的‘1+3+N’总体布局,力争到2027年,全省的数字贸易额达万亿元,努力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浙江数字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内容、数据交易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过去三年,浙江跨境电商进出口年均增速超20%;众多中小卖家借助网络实现“店开全球”;电商平台交易规模和第三方支付交易量位居全国前列;数字服务出口持续领先,杭州、宁波等地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已将软件开发、动漫游戏、在线教育等“浙江服务”推向全球市场。
记者调研发现,部分传统服务贸易企业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推出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型数字服务模式,借力数字贸易实现数字化转型与跨越式发展。
以杭州一家数字孪生技术初创企业为例,该公司借助数贸会平台,与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巴西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达成合作。去年其国际业务同比增长125%,今年上半年同比再增110%,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AI激发数字贸易新动能
当前,AI正深度融入贸易体系,成为激发数字贸易新动能的关键力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指出:“人工智能将引发数字贸易的范式变革,推动产业向‘智能驱动’转型,赋能数字贸易领域的技术创新、生态场景扩展等,提升跨境服务效率。”
在浙江这片创新活力充沛的热土上,数字贸易与人工智能正加速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交易效率与流程智能化水平。
义乌小商品卖家依托Chinagoods AI模型,不仅能实现实时翻译,还可为客户生成创意图片、制作专业视频,有效实现与全球买家的互动。不少卖家表示,这种“小生意+大模型”的模式,让跨境贸易更加便捷高效。
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创新采用“在轨AI处理”模式,将人工智能算法部署于卫星端,实现图像的在轨实时解析后再传回地面,大幅缩短响应时间。这一“AI+物流”服务模式显著提升了跨国物流监测的安全性与效率,已连续获得来自阿曼、肯尼亚等地的国际订单。
近年来,网络文学、网络剧集、网络游戏等新兴载体承载东方美学,在全球掀起“中国风”,成为文化出海的“新三样”。浙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文化产业各环节,催生出大量“AI+文化”新产品与新场景,有力推动了数字文化贸易的蓬勃发展。
毛发分明的妖怪、造型逼真的佛像、身临其境的寺庙……《黑神话:悟空》凭借优质内容与前沿技术,不仅在国内广受追捧,更在海外掀起热潮。这款游戏由杭州团队打造,综合运用AI等技术构建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虚拟世界,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神话传说焕发新生,在海内外赢得大量拥趸。
浙江音乐学院与敦煌文旅集团合作,运用AI技术对榆林25号窟进行1∶1数字化复原,以数字艺术形式重现壁画原貌,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与丰富的审美想象。
从义乌小商品的数字化出海,到“AI+物流”的服务创新,再到文化出海“新三样”,数字技术正不断拓展浙江贸易的全球“朋友圈”,让“浙货”走向世界的步伐越发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