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十四五”大数据中心投资每年增速超20%

时间:2022-04-19

大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运行的底座。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近日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还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与有关部门一道,大力推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前期,国家发改委联合四部门已批复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设立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据孙伟介绍,按照总体布局要求,相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大数据中心建设,投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算力超过每秒1350亿亿次浮点运算,约为2700万台个人计算机的算力,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投资总体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的良好趋势。

“大数据中心不仅能有效带动信息技术研发制造、通信网络、能源等上下游产业投资,还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畅通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对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孙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提升8大算力枢纽的影响力和集聚力,有效带动大数据中心产业上下游投资。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建设过程中,将坚持市场导向、按需建设,严格能耗约束,提升利用效率,积极促进大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备受关注。孙伟表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相关工作做了明确部署,要求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适度超前投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出台了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通知,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补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网络短板,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是围绕城市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领域,部署了一批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应用,支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数字化融合基础设施发展。

三是规划部署和新建2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重大原创成果策源地,带动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建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千兆网络端口新增54.9万个,总量达到841万个,具备了覆盖3亿家庭的能力。目前我国已建设5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中国天眼系统、全超导托卡马克等科技装置。与此同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伟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民间投资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体多元化。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机构,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既包含国有企业,也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其他民企;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领域,还可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提升投资效益。二是规模多样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投资规模跨度较大,从几十万到上亿元不等,且模式多样,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很多都是初创企业的小规模投资。三是运营市场化。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立足于市场和行业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多依靠市场的自主选择,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孙伟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一是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促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