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部地区较早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省份,贵州近年来紧抓“算力”这个“牛鼻子”,紧跟“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大力发展“算力经济”。同时,贵州推进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实体经济,引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的中国电信贵州信息园,1.3万个机架上承载的超十万台服务器正在为北上广深及东部热点城市提供数据服务和算力支撑。其中,有100多台服务器专属于一个在北京的行业领先团队。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算力负责人谢开龙:贵州具有用地成本、电力成本等先天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智算中心的使用成本。贵州的气候优势能够有效降低PUE值(机房空调耗电量),实现数据中心“碳中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近年来,贵州省将发展大数据上升为主战略。2022年,贵州跻身“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中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序列,成为集聚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丰富的“算力”,成为贵州独特的优势资源。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东数西算”专班牵头人吴启疆:今年以来,算力的项目整个超过了前面几年的总和。算力的结构在优化,从以前的以存储为主,向存算一体进行推动和升级。
目前,贵州在建及投运的重点数据中心达37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14个,投资10亿元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项目正加快建设。
算力经济成为贵州数字经济的龙头产业,数字技术也正在全面赋能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这家位于贵阳市修文县的轮胎制造企业,是我国卡客车、工程机械等特种轮胎的主要生产企业。过去,企业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质量不可控,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2018年,贵州省启动“万企融合”大行动:计划运用大数据技术、理念、方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引领实现全社会高质量发展。这家轮胎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对标国际最先进水平建设了智能制造工厂,初步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制造。
贵州轮胎载重子午胎分公司技术部总监吕勇军:X光检验主要用于探测轮胎内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我们现在依托公司数字化改造工作,最先在这道工序引进AI自动判级系统,自动学习判断缺陷,现在效率提升了40%左右。
贵州省大数据局产业融合处处长孙沛:我们邀请了国内在这方面比较优秀的解决方案服务商,利用5G低时延特点,能够把轮胎企业内部的各个车间、各个生产线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无缝连接。
五年来,贵州省共有超4万家实体企业参与评估,一万多家企业获得由国家专业机构或本地化专业团队“量身定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并实施数字化改造。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从33.8提升到44.5,全省企业整体成本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平均降低0.73%、提升0.82%,融合进程整体迈入中级阶段。
延链强链推动农特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贵州土地资源稀缺,农业基础薄弱。近年来,当地靠山吃山,依托独特的山地气候,因地制宜发展起了12个农业特色产业。其中,辣椒、刺梨、蓝莓、天麻等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从规模到品质,贵州是如何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遵义是贵州辣椒的主产地,全市辣椒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0万亩以上。这段时间,采收后的辣椒就会到遵义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进行交易。烘干、打包、议价、装车……辣椒城内一片忙碌景象。
当地椒农向明芬:卖的子弹头(辣椒),现在价格12块钱一斤,比去年要便宜一点。
虾子镇辣椒种植历史悠久,辣椒品质远近闻名。2017年,中国辣椒城正式投入运营,200多家商铺、企业与合作社云集于此,还有一支3000多人的辣椒经纪人队伍,连接着辣椒的种植端和销售端。
辣椒经纪人刘祥波:这个市场现在给我们提供了数字屏报价,能实时精准报全国的辣椒价格,我们也有一个参考,也好做买卖。
为增强虾子辣椒交易在全国的引领作用,当地建立起辣椒大数据平台。如今,平台发布的“中国干辣椒系列价格指数”已经成为全国辣椒交易的“风向标”。
有了强大的经纪人队伍和大数据平台支撑,每年有几十万吨辣椒在这里流转后销往全国,乃至俄罗斯、韩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贵州交投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张磊:我们通过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拓展服务业态,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让贵州辣椒产业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1—9月份,我们辣椒城交易量约20万吨,交易额达到45亿元左右。
除了辣椒,贵州的刺梨产业也冲劲十足。目前,贵州刺梨种植面积有210多万亩。在东西部协作机制下,黔南州引进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变工业品、工业品变健康消费品”,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刺梨产业附加值,已经推出了20多款深加工产品。
刺梨精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叶继曾:我们用广东的研发、广东统筹、广东营销,加上贵州的基地、贵州的资源、贵州的制造,把双方优势进行联合,更好地把贵州刺梨推向全国。
紧扣特色,延链强链。目前,贵州省组建了12个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专班,重点聚焦茶叶、辣椒、刺梨、夏秋蔬菜、中药材和生态畜禽,全产业链打造,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沈海燕:主要是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集聚区集群,提升特色产业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大农业现代化产业基金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投入。我们按照契约式、订单式、合同式的方式,建立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嵌入全产业链的发展,更多地去分享产业的增收增效。
文体旅融合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贵州一路走来,令记者感受颇深的还有贵州的生态好风光。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但奇绝的喀斯特地貌和良好生态,赋予了贵州更多、更好的旅游资源。记者在调研中看到,近年来贵州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将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与山地户外运动相结合,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自今年8月,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全线通车以来,每天都会有近50趟列车途经荔波。游客到达荔波站后只需要步行几十米,就可以坐上景区直通车。
天津游客王女士:来这边玩,发现不管是选择网约车还是大巴和公交,都很方便。
在荔波瑶山古寨,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使这里成为许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这也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荔波县瑶山乡瑶山村村民谢少花:以前只是在节庆日跳舞,自娱自乐。现在跳舞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展示,而且可以每月给我们增加两到三千元的收入,我们感到非常满意。
荔波瑶山古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华:把传统文化打造成旅游产品,通过丰富旅游业态,今年吸引了近24万游客慕名而来。
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比较集中的地区,为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带动乡村旅游提供了空间。在贵州安龙县梨树村,今年引进了山地户外运动、民宿、露营基地等旅游业态,短短两个多月就吸引了4万游客前来,村民收入同比增加近20%。
广东游客陈智:这个小山村里面有这么多丰富的户外活动,都想去体验一下。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梨树村党支部书记王凡:现在我们的村庄也变成了景区,山地也成了公园,户外运动项目也变成了我们新的业态。游客来的越来越多,我们产业也旺了,乡村也更有活力,大家发展的路子更宽了,生活更好了。
近年来,贵州各地在旅游发展中因地制宜,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体育文化等资源组合开发,初步建立起功能齐备、种类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台江通过“村BA”赛事,开发的系列周边产品及农特产品行销全国;榕江因“村超”赛事吸引了450多万人次的游客,让当地群众赚得盆满钵满。
前三季度,贵州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9%和35.9%,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10.6%。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规划开发处处长丁克斌: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存量项目提效“四大行动”,促进“特意性”和“随意性”资源串珠成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