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数据参与要素配置,方能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时间:2024-05-29

5月26日,“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发展对话”活动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出席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的新型生产要素,我们说大数据、大算力、大算法、大模型算力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热力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后,成为新的动力。”王一鸣表示,算法和大模型正在成为科技进步的新路径,而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在改变传统的要素配置方式。数据具有价值创造、投入替代和资源优化功能,它可以大幅提升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数据跟传统的工业革命时代和传统的生产要素什么区别?跟土地、资本、劳动力又有什么不同?在王一鸣看来,传统生产要素都遵循边际报酬递减的基本规律,也就是用了就会越来越少。而数据跟传统要素不同在于边际报酬递增,就是越用越消费数据资源就会越多,而且它创造的生产力也会越强大。

在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王一鸣称,数字技术通过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大大提高了产业的增加值,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前讲产业结构讲的是产业间比例关系的调整。我们经常用‘321’‘231’,讲的都是产业比例关系。在数字经济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多表现为高附加值环节比重的提高。其实产业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产业的深度转移升级的内涵就是高附加值的比重提高,和对产业赛道和产业生态的重新定义。”王一鸣说,工业时代的技术是一种专用技术,而数字技术是一种通用技术。工业技术的载体都是实物,比如钢铁、机械、设备,生产同一个品种有规模效应,也有报酬递减。当增加一个新品种,就要进行大规模投入,不可以通过复制来实现。而数字技术的区别就是复制成本为零,初次投入很大,“它改变了工业经济过去的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它可以转向个性化、定制化。”

“由此来看,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核心和典型代表。”王一鸣表示,综合判断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数字技术越是先进,数字平台规模越大,应用越广泛,数字经济对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也就越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成立于2009年3月20日,是经民政部批复成立的社团组织,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底,国经中心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心创始人为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