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链:不是单一的,是都在参与的划时代的“超级工程”

时间:2021-11-09

引言

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已经不仅仅是一架梯子,人们可以借助它摆脱旧的管理模式,走向光明的未来。而且,大数据也意味着透明化的不可避免,代表着在全球层面上,政府和国家也都要为这种透明化作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更有力的尝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毕竟,相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政府才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革新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政府已经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还在进一步地推出积极的举措。比如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会见了百度公司的CEO李彦宏。

对于“大数据能实现什么样的未来”这个话题,中国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询问了企业家的想法。对于这个问题,李彦宏说:“大数据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了最重要的价值,促进信息消费和关注社会民生。”除此之外,政府可扮演的角色还有社会管理,例如“热点实时监控与预警”,这包括对公共事件的监测、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提升以及对于经济数据的统计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等,使政府这双有力的手参与大数据中国的建设。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政府的角色都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其实早在2007年4月,中国政府就推出了公开政府信息的新规范,迈出了数据透明化的第一步。这一政策规定,从2008年5月1日起,政府将有关土地使用、公共卫生调查以及其他官方活动的资料都在网上进行公开,公民和企业可进行查询、监督。现在,全球主要的大国都认识到了大数据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大数据正在成为推动企业效率提升和管理变革的强大力量,也正在成为经济持续繁荣的催化剂。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才把大数据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认为这是美国继续称霸世界的一种新的战略武器,甚至比石油还要重要。

所以,大数据想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形成全球领先的产业,政府对于大数据的战略定位是非常关键的,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政府必须抓住大数据发展的五大关键要素:基础设施、产业链、人才、技术和立法,并且要在其中担当关键的推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五个要素是普通企业所做不到的,政府就可以补上这个空白,来扮演那个提供强力支持的角色。

一个国家在信息和存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能否汇集、传达、存储和应用。比如高速网络架构、大型数据中心、商业数据托管中心和中立运营商数据中心等,这些事业投入巨大,牵涉面广,企业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都必须由政府来牵头建设。大数据的产业链并不是单一的产业链条,而是横跨了包括数据提供者、存储商、分析和挖掘商以及应用企业的诸多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所有行业都在参与的划时代的“超级工程”。

对于企业,往往只有应用能力,却缺乏获得、存储和分析与挖掘大数据的能力。而在这方面,当然要依靠产业链中相应的服务商,但政府在产业链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引导进行战略布局,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投向那些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来推动产业链的快速、健康成长。政府可以设立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创新平台,增强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数据分析能力;而且还要鼓励企业设立数据分析中心,来形成一种政企联合、公私合作的大好局面。

在大数据的产业建设中,政府数据的透明化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毕竟政府是最大的数据拥有者。但是我们都知道,让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动开放自己的数据,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这一项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现阶段,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开放的数据平台,比如交通数据、行政资源数据等,供企业和公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实时查询。

现在,中国企业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数据人才,比如大数据工程师。培养这一类人才,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因此也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可以与企业以及本地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确保我们的毕业生获得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可以集中在数据分析领域开设一些本科及硕士课程,提供侧重于具体行业应用的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速人才的培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积聚一批高素质的大数据人才。

在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技术与产品领域,投资往往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初始阶段,更是一项烧钱的大工程,需要巨大的投入。但是一般的企业无法承受这样的投资,此时政府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在技术的投资领域,政府不能缺位,且要占据主导地位,以一种长远眼光来进行技术的研发和积累,要谋在一时,功在千秋。我们知道,大数据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这是大数据产业发展无法规避的“死穴”,不能逃避,只能面对。

所以,能否通过立法明确保护个人隐私权是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可否获得良性发展的关键。政府应立足于防范对国内数据以及源于境外的个人资料的滥用行为,帮助公民进一步了解个人资料的使用途径;同时,在进行个人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政府也应起到加强企业与客户的信任的作用,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大数据市场。在公共卫生领域,由于企业可以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更应由政府来主导这一进程。

政府应该探讨公共卫生信息体系与集成应用的新模式、卫生应急数据采集技术的运用、卫生应急管理信息数据的挖掘与展示,以一种大数据的宏观思维来规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加强数据采集的技术,并保证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及时性,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比如,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如果在几个地方都忽然发现某种症状的发热病人,政府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某一种传染病要暴发了。

这是企业做不到的,也是单凭医院自己无法应对的,需要有专业的管理部门,由政府的专业人员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实时预警。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需要企业的参与,比如谷歌那样的公司。同时,政府也要提供相应的财政力量,根据这些数据做一些预算,通过数据分析,来决定是否需要对某些医疗卫生服务点增加资源,进行较大幅度的财政倾斜,甚至紧急动员,来预防潜在的公共卫生危机。

如果说互联网重塑了我们人类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人类的文明生态的话,那么大数据则标志着社会处理信息方式的变化。属于政府的大数据时代也随之来临了,它必将引发政府的思维模式的变革。以前的不合时宜的管理方法、体制或决策应该做出改变,以适应新形式下的社会特点。对政府而言,大数据是一笔巨大的资产。它既是经济资产,又是政治资产,还是思维资产。政府既要在宏观层面汲取它的营养,改善管治思维,也要在微观层面获得技术的进步,实现数据到知识的转化、知识到行动的过渡、行动到效果的展现。

结语

中国怎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获取真正的竞争优势?这取决于我们的管理者是否做好了思维变革的准备。思维不变,一切不变;思维变了,一切都变。必须牢记这个原则,并把它作为大数据产业布局的指导性思想。政府要做好准备,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冲击,应对全社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对政府来说,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去掌握数据、利用数据、开放数据,使社会每一个阶层的人受益,并借此推动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