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真准,今年的雪来得真早。”11月7日,一夜初雪后西安银装素裹,市民马先生边打扫被白雪覆盖的车辆边感慨。11月2日,陕西省气象台就6日至7日的强降温、大风、雨雪天气,及其对交通、电力、旅游以及农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了通报。
极端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不断提升,得益于科技赋能。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西安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可以说是陕西气象系统的“CPU”。
近日,记者走进西安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数据楼的机房,这里一尘不染,充满金属质感,在蓝色灯光的映衬下,仿佛置身科幻大片现场。
“这个磁带库有1200盘磁带,存储了我国1988年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到目前共18颗风云气象卫星的所有原始0级数据,多用于科研领域,尤其在长期气候变化研究、‘双碳’目标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省气象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垒向记者介绍一台正在工作的大型机器。
机器旁的玻璃门后,成排的大型数据处理器运转正酣,分别构成了陕西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这也正是“CPU”工作的原理所在。
陕西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也称天擎,是气象业务的总引擎,统筹管理各种观测、预报、服务等大数据,并和算法资源整合,使全局业务流程得以最优化。天擎不仅与陕西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等系统融入对接,还在我省汛期气象服务、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气象服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聚焦智能网格预报,强大算力有效提升预报的准确性,可制作空间分辨率达3公里×3公里,时间上可实现逐1小时发布预报产品,其中,未来0—72小时时效内预报产品每日制作2次,未来0—36小时时效内预报产品每日制作8次。该系统为短临预报提供客观产品支撑,为建立10分钟更新的短时关键预报系统提供前期产品资料条件。
另一个机房内,西安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则成为全国遥感数据“云”。“西安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不仅提升陕西省在防灾减灾、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气象服务与保障能力,还建设以国家风云卫星数据和气象数据为核心,包括相关行业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负责全国气象数据全集备份和国家气象核心业务实时备份,为全国‘云+端’气象业务架构提供核心支撑。”王垒说。
今年4月14日,该中心建成的国家卫星遥感备份业务和数据服务业务平台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国家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备份中心和服务分中心正式运行,实现北京的主数据中心与西安备份中心卫星数据的高速传输与信息交互和风云系列卫星遥感数据实时备份,今后还将承担卫星遥感数据备份处理加工、服务应用功能,以及全国遥感体系数据应用服务。
该中心工作人员精细重复的工作,是大数据演变成一次次精准气象服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连接线”。“实时接收天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处理好的数据,并分门别类,发布给陕西省气象局的各业务系统及科研人员,他们需要时进行调用即可。此外,我们还一天检查3次硬件设备,做好监控,确保不出差错。”省气象局信息中心卫星遥感数据备份科工作人员赵斌说。
据了解,中国气象局将在西安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一个集数字、信息、科研等为一体的国家气象基地,包括京外唯一的国家气象容灾备份中心、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备份中心和服务分中心、气象数值预报研发基地和气象人才培训基地等,将其打造成为既是陕西的又是全国的气象发展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