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12.57亿 一线城市用户同比增长了1.2%

时间:2025-03-06
来源:贵士信息科技

2025年3月4日,国内知名的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了《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24年12月,全网月活用户已经达到12.57亿,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用户接近五成。

其中,一线城市用户同比增长了1.2%,一改过去几年持续出现的四五线城市用户持续增加的局面;同时,用户黏性持续增加,整体月人均时长达到171.7小时,短视频、即时通讯、综合资讯分别达到62.9小时、40.2小时、24.4小时,同比增长了3.2%、3.2%、5.4%。

微信图片_20250306091644.jpg

大城市用户、线上中高消费用户“双增长”

稳态背后“黑马领域”仍在出现

2024年,随着国家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入规模化阶段;同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数字化与政务数字化目标,也进一步释放了数字新基建的潜力,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

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进化的带动下,数字化技术应用深入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农村电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行业持续发挥作用,带动了“数字化消费”持续发展:智慧零售、数字文娱、县域电商、远程医疗等等,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这背后,则是城市用户规模和线上中高消费用户规模“双增长”。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2月,全网月活用户已经达到12.57亿,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用户超过7成,其中,一线城市用户同比增长了1.2%,一改过去几年持续出现的四五线城市用户持续增加的局面,伴随而来的就是线上消费能力超过千元的用户占比也超过7成,同比增长了0.8%。

同时,随着数字化持续发展,用户黏性持续增加,整体月人均时长达到171.7小时,同比增长了3.5%。其中,短视频、即时通讯、综合资讯、MOBA、回合游戏位列前五位,分别达到62.9小时、40.2小时、24.4小时、21.9小时、19.5小时,同比增长了3.2%、3.2%、5.4%、1.1%、3.2%。

此外,数字化驱动下,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模式,同样出现了增长。2024年12月,生活服务行业月活用户规模首次突破了9亿大关,月人均时长达到了3.79小时。出行服务行业月活用户规模和月人均使用时长分别达到了10.39亿、4小时。

大模型迭代助推AI应用普惠全民

“AI应用奇点时刻”临近

在庞大的用户基数、数字基建托底、“百模大战”催化“科研内卷”等等因素作用下,2024年人工智能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算法备案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其中,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数量总计超过2600个,算法应用APP数量近千个。

深度合成算法高速增长,意味着传统APP正在快速接入AI进行“转型”,12月份,月活用户过亿的APP中,有超过7成已经接入了AI功能或插件。算法应用APP的高速增长,则意味着AI原生APP快速发展,在2024年12月份月活规模已经达到1.2亿,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32.8分钟,同比分别增长了232%、54.7分钟。

具体来看,截止到12月,AI原生APP行业,豆包、Kimi智能助手、文小言APP月活用户分别达到0.75亿、0.21亿、0.12亿。

庞大用户需求,叠加智能化技术演进、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激活了各大智能终端的用户活跃度,形成了智能化协同发展模式,手机、车机、家居设备等生态融合进入了新阶段,截止到2024年12月份,智能电视月度活跃量达到2.81亿台、智能汽车APP月活用户规模达到0.81亿。

1741095592188310.jpg

现象级文化产品持续出现

IP营销出现大爆发

产业新热点持续涌现,宏观趋势持续企稳,带来了广告营销市场的增长,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接近7600亿,其中,Q4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411.4亿,同比增长3.5%。

同时,多终端生态的发展,催动内容和营销市场的变局。内容方面,大剧、大综继续联动多屏抢占用户,微短剧持续爆发;营销方面,通过IP联名、微短剧带来的情感共鸣,以及AI、多终端带来的技术产品赋能,形成了“多元营销模式”,成为用户心智占领的核心打法。

IP联名营销方面,由于现象级文化产品持续出现,2024年出现了大爆发。一方面,IP联名营销持续跨界,《黑神话:悟空》与品牌联名数量登顶第一名,剧集IP《繁花》联名热度位列第二名;另一方面,企业和产品借助个人IP打造,形成全新的营销爆点,成为新的趋势,例如贾玲IP与《热辣滚烫》的互相催热、雷军IP与小米SU7的相互捧高,成为重要的行业模板。

此外,2024年短剧商业化愈发成熟,参与短剧营销的行业和品牌持续增加,其中,美妆、综合电商、个人护理品、饮料冲调、保健药品占比分别达到18.6%、16.9%、13.6%、10.2%、8.5%。同时,在平台偏好上,也形成了一些区隔,美妆、个护品牌偏好于抖音投放短剧,综合电商平台则凭借快手触达下沉市场增量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