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落地,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湖北省数据局先后两批次开展湖北省“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并联合相关省直部门精心组织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湖北分赛,最终遴选出首批12个行业领域共计50个技术领先、模式新颖、应用效果显著的“数据要素×”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湖北在数据治理、数据融合、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也为各地区、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襄阳市车联网数据赋能智慧交管引领出行“智”时代
案例单位:汉江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场景描述
汉江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江智行”)以“车联网和智慧交管数据融通、业务协同的理念”,打造了中心城区全覆盖的车联网应用环境,开展面向出行用户的伴随式服务信息推送,结合路端与车端感知,为每辆车创造“上帝视角”,对区域、站所、车辆等各类数据要素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将AI红绿灯嵌入到“车、路、云、网”一体化的体系中,通过路端与车端感知的互补,实现节假日、重大活动等期间路段流量实时监测、拥堵预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二、主要做法
汉江智行在襄阳市中心城区范围内部署车联网智能网络,完成智能化交通路全覆盖。
(一)借助路口感知设备,搭建全息路口仿真,对正在通行的行人、车辆以及红绿灯信息,做到实时仿真还原,实现闯红灯预警、前向碰撞预警、行人横穿预警、绿波车速引导等,提升交通安全。
(二)将襄阳市中心主城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全部换成自适应控制系统,对全市所有路口进行网联化、智能化改造,对路口红绿灯信号进行实时全智慧协同调度控制,将数个路口形成小片区进行区域的联调联控,再通过区域与区域之间影响传递,同时结合防溢出、弹性绿波等信号策略,确保整体通行效率,有效改善整体交通面的通行状况。人工智能红绿灯(机器人交警),根据实时的车流、人流,精准控制红绿灯放行时间和顺序,哪边车多放哪边。
(三)将车联网平台与公安视频专网、政务专网进行深度融合,实时推送交通信息至手机APP和车载终端上,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交通出行服务新模式。
(四)围绕交通数据,以智能网联为脉,通过传感器、感知网络,以人工智能的手段察觉人、事、环境变化,整合城市动、静态交通数据,构建“存量数据+呼吸数据”一体的城市交通源数据体。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挖掘,促进道路基础设施数据、交通流量数据、交通碳排放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支撑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各领域场景应用。
将交通数据要素进行提炼和整合,将数据资源转换为聚焦人工智能、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双碳治理、社会治理、惠民服务等多场景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释放交通数据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三、应用成效
襄阳在车联网与智慧交管融合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截至目前,已建成为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智慧交管”全域融合应用城市。
基础设施及覆盖方面,在中心城区实现覆盖488个交通路口、双向里程超710公里、550平方公里的大规模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环境,开通了285.4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公开测试道路,累计批准12张无人配送测试牌照。
交通管理效率提升方面,路口的智能红绿灯能够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配时,极大地减少了路口的空等、空放现象,实现主城区交叉路口整体通行能力提升15%以上,主干道平均车速提升10%以上,公共交通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事故发生概率降低20%以上。打通了原有的八个信控系统,实现了中心城区448个路口信号灯的一屏统览、一网调控。
交通出行服务方面,实现智慧公交与沿途路侧的智能设备实时协同,保证优先通过路口,车内有不同显示屏给司机和乘客提供信息,车后尾屏实时显示前方的红绿灯状态、时长以及公交车通行方向等。非智能车通过手机下载泛V2X应用或打开微信小程序,也能享受辅助驾驶预警提醒服务,如绿波车速引导、弱势交通参与者预警等。
产业生态方面,吸引了多家相关企业聚集襄阳,包括湖北天鼎微波科技、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中信科智联科技等注册分、子公司。
城市创新发展方面,为双智建设和城市交通智慧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襄阳经验”。建设“交通领域碳的追踪量化平台”,量化每辆汽车在使用车联网平台前后的碳减排量,以个人碳积分的方式形成闭环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