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数智融合应用论坛在京召开

时间:2024-10-18

10月18日,由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信息化观察网主办,国润互联信息技术研究院承办的“2024数智融合应用论坛”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同政企各界与会嘉宾共赴一场“数智之约”。

本次论坛以“深化数智融合应用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聚焦大模型、数据要素、智慧农业、行业智能化等热门议题,来自中央编办、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等部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大数据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以及“政、产、学、研、用”各领域专家学者、行业权威和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成果分享、观点碰撞、经验互鉴中,为构建更加繁荣、健康、安全的数智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1.png

傅伯岩▲

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会长

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会长傅伯岩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辞。他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通过开展全方位的数智化转型,打通业务壁垒、破除信息孤岛、创新服务模式,是各行业企业迎接数字时代浪潮、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持续推进“实数融合”的必然路径。傅伯岩强调,数智化不仅意味着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理念上的革命,要求企业跳出传统的管理思维,推动企业智能化、规范化、系统化转型。

然而,在数智化转型的道路上,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挑战,包括转型路径不清晰、缺乏关键要素支撑、数据治理能力不强等。基于此,傅伯岩提出了四点建议:一要因企施策,制定转型蓝图;二要推动数据治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三要培育壮大数字人才队伍,激发创新活力;四要强化安全保障,确保转型顺利。

1729244465.png

王小兵▲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演讲主题:强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主题演讲环节,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王小兵表示,智慧农业的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他指出,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低下,以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引入数字技术来解决。各方力量要瞄准方向,持续发力,准确把握智慧农业建设的新动向,扎实做好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

图片3.png

王兴玲▲

民政部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

演讲主题:民政政务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应用的实践探索

民政部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王兴玲详细介绍了民政部在建立健全民政大数据资源体系方面的进展,包括数据资源的整合、数据共享与交换服务的完善,以及数据治理一体化的推进。他表示,通过数据的“聚、通、融”,民政部能够实现更精准的民政服务,特别是在养老服务监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提供更有效的支撑。最后,王兴玲强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让数据更加温暖,让数字技术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以实现更高质量的民政服务。

图片4.png

王晓冬▲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部发展规划处处长

演讲主题:以“人工智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部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晓冬以“人工智能+”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王晓冬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密不可分。为发挥超大规模应用场景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王晓冬呼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治理体系。

图片5.png

中国中纺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骆学农带来了《浅析央国企数据战略规划、实践及思考》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企业数据工作的深刻体会与前瞻性思考。

图片6.png

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军威带来了《智改数转驱动企业价值创造探索和实践》的主题演讲,着重强调硬科技、强组织和软环境构成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创新铁三角的重要性。

图片7.png

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总工、智能业务中心主任徐建光带来了《政务专用大模型安全应用技术研究》的主题演讲,阐述了政务专用大模型在保障数据安全、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路径。

图片8.png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副总经理谭慧申带来了《数智创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主题演讲,从数智创新的角度详细介绍园区在产业链现代化方面的显著成就。

图片9.png

会议现场▲

为多方位呈现数智化转型成果,会议特设展览展示区域,汇集数智融合领域的标杆厂商,通过方案展示、现场研讨、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让数智成果“触手可及”,进一步促进产品与技术的对接,推动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数智融合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需要久久为功,不断探索,持续精进。如今,数智化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产业创新,正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面向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号召力,助力数字经济奋楫杨帆,为加快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篇章赋能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