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系统擘画了未来五年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这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更为铜川破解转型瓶颈、推动产业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擘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蓝图
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建议》首次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建议标题性内容,并置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之一——坚持高质量发展中,凸显其牵引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核心抓手。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在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2024年,铜川市规上数字经济企业产值增长15%,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2025年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达18.8%,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9.5%,印证了数据要素对产业升级的放大作用。光电子集成电路、数据标注等领域的探索展现了数据在培育新兴产业中的独特价值。《建议》提出“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标志着数据实现了从“资源”到“要素”再到“生产力”的三级跳,为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制度支撑。
二、“十四五”时期铜川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十四五”时期,铜川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在数字经济、工农业、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典型场景案例,为“十五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
一是数据基建领跑全省,筑牢数字化转型底座。铜川率先建成全省首个“5G+光网”双千兆商用城市,5G基站达1951个,实现行政村及以上5G热点全覆盖,千兆光网用户达8.47万户,物联网终端连接144.83万个。全市算力规模达57920EFLOPS(衡量超级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算力的核心指标),存储能力23409TB。36个市级部门121个业务系统入驻智慧城市数据中心,33个行业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统筹纳管,城市运行“一屏感知”。红色智算中心一期投用,蓝光冷存空间20P,热磁存储空间1PB,为数据安全存储提供支撑。
二是数据产业集聚发展,驱动新旧动能转换。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中医药、文旅等重点产业,制定“一业一策”数字化转型方案,编制《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投资地图》,建立重点项目、招引项目、储备项目3个基础库。冀东建材产业“智能化零员工”能力提升项目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宜君智慧农业、益民农业数字种养殖基地建成投用。全市5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产值达23.48亿元,该领域规上企业31户,高新技术企业53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10户。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发布危废物数智化管理平台、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等7个首批典型场景案例。累计培育数据要素场景33个,农业低空经济示范案例入选全省典型用数示范场景,数据要素赋能应急管理案例入选全省典型应用场景,“打造数据标注产业助力县域人才振兴”作为全省唯一数据标注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工业领域,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建立指标数据库,生产效率提升38%。农业领域,编制17类60项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建立6类342项数据金融画像表单,为191户农户无感授信603万元。宜君爱豆科技首创“标注训练+人才鉴定+模型开发”模式,培训数据标注师超千人。文旅方面,完成8个重点景区数字化服务升级,开发铜川博物馆特色数字教育课程。
三是数据治理惠及民生,数字红利全民共享。利用“秦云就业”“铜川人社”微信小程序提供18项高频服务。智慧社区管理平台累计上报社情11.41万件。实现全市校园百兆光纤、网络多媒体教室、直播课堂、安防监控全覆盖,51所中小学校通过了省级数字校园验收。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注册人数达24万人,线上挂号37万人次,诊间支付342万人次,电子健康卡领取11.1万人,用卡次数达1179万人次,获全国卫健委“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二级城市。“十四五”时期铜川的实践印证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谋划,表明小城市也能构建大算力、小场景也能孕育大模型、小切口也能撬动大产业、小数据也能服务大民生。
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绘就铜川“十五五”发展新图景
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把握“十五五”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为铜川破解转型瓶颈、重塑竞争优势提供了指引。要持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主动攻坚克难。
一要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政务数据平台化项目,优化市域数据中心算力,加快人工智能算力底座建设及智能体应用布局。抓好政务云扩容适配、迁移整合、安全加固等,推动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向政务通、秦务员集约,实现与中省平台三级级联。统筹全市算力需求,实现市域政务算力统一管理、监测和提效。
二要加快产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发挥市数字经济联席会议制度效能,推动涉农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共享。强化对光电子、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企业的服务,助力产能释放。推动重点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测评,研究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梳理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名单,谋划通用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鼓励宜君爱豆、新区爱慕标注等企业发展人工智能培训及数据标注产业。
三要加快数据价值化改革。编制“十五五”数字铜川建设专项规划,出台数据要素管理办法,推进市域政务应用系统整合迁移和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依托照金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数据价值,打造铜川特色数字文化品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铜川将以数据要素为笔、数据价值化改革为墨,在“十五五”新答卷上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铜川样本”。(作者为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