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外贸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传统依靠成本优势和规模扩张的外贸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数字智能和服务贸易正引领外贸领域的新一轮变革。积极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持续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外贸服务向专业细分领域发展,是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以数智赋能、服贸焕新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既是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战略选择,也是纾解产业“内卷”与“内卷外化”困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重要基础。
当前,数智技术不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成为驱动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引擎。数智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重塑产业链条和外贸流程。这主要通过三大路径转化为外贸发展新动能,即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增量空间、降低贸易参与门槛拓宽贸易边界。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3.75万亿元,增长了11.9%。其中,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等出口分别增长8.1%、22.4%和15.2%,“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增速均达两位数,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54.9%,表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制造”正在快速向“中国智造”转型。2025年1—7月,保税物流进出口额达3.69万亿元,其中保税物流出口1.52万亿元,增幅达14.1%,反映出以“保税+”为核心的新型离岸贸易模式正在推动国内产业链更深入地融入国际市场。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也十分典型,通用人工智能让中小微企业甚至个体经营者实现“零时差”、低成本出海,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有效化解跨境交易中的信息壁垒、通关烦琐、结算困难等痛点,推动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外贸总额比重提升至57.1%。因此,数智化不仅有助于做大外贸蛋糕,更能够重塑分蛋糕的方式,让更多经营主体共享贸易红利。
服贸焕新旨在利用数智化手段推动传统服务贸易升级,并通过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贸易,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更高维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从而有效规避产业“内卷”和“内卷外化”。主要体现在优化贸易结构、推动制造服务化与开拓数字服务贸易蓝海市场等方面。2025年1—8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近5.25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2.30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约2.03万亿元,其中出口约1.1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9.4%,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国际结算、供应链管理、专业咨询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强化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品牌管理等高端服务环节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支撑功能,体现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动布局,同时也印证了“制造+服务”的融合对产品溢价能力的赋能,推动我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智造中心”转型。此外,数字技术催生数字产品贸易、数据服务贸易、基于平台的交付服务等全新的服务贸易业态,成为未来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新的制高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较2020年增长38%,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增长近四成。2025年上半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达到1.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展现出数字服务贸易作为新增长引擎的巨大潜力。
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内需市场与制度开放双轮驱动。畅通国内大循环是稳固外贸基本盘的根基土壤,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则为新动能注入源头活水。首先,需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外贸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推动企业将更多资源配置于研发和创新,形成规模效应和技术积累。其次,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一方面,实施同线同标同质生产制造,提升内需体系供给品质;另一方面,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企业,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监管体系等深层次接轨。最后,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内规则和标准的变革与融合。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加强双边及区域供应链合作,鼓励企业进行“双赢”的海外布局,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展望未来,依托数智赋能和服贸焕新,我国外贸发展将彻底告别“以量取胜”的旧模式,转向一场深刻的“质的突围”。通过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与新优势,我国将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实现位势跃迁,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10月2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