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如同石油和电力一样,驱动着社会的发展。
贵州大数据集团位于贵阳大数据双创示范基地。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
这样一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生产要素,如何进行交易?为了弄清楚数据交易之间的门道,人民网“行进中国”贵州调研采访团走进贵州省数字经济领域大型省属国有企业——贵州大数据集团实地探访,该集团旗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全国首家数据流通交易场所。
走进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仿佛是数字经济的脉搏,展示着数据交易的活跃。这里的交易场景与传统商品交易不同,没有实物交割,只有代码和数字在虚拟世界中流转。
“大数据交易所内交易的标的主要包含数据产品、服务以及数据资源,这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让数据交易像网购一样便捷,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董事长陈蔚介绍。
交易流程复不复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一套细致的交易流程图。
数据交易,首先是数据商入驻。企业或机构作为数据提供方,要在交易所完成主体登记,获得数据商凭证。“这就好比在网购平台上注册开店,只有通过平台审核,才能上架商品。”陈蔚指着交易所内的电子大屏,向记者阐述交易过程。
完成了入驻,接下来就是数据产品上架。数据商将处理好的数据产品按照统一标准在交易所平台登记,就像在电商平台上架商品时填写详细信息。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目前已上架数据产品超2600个,涵盖气象、电力、电信、水文等多个领域,形成了23个特色数据专区。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官网。贵州大数据集团供图
当有数据需求方出现时,交易就进入到了重要的磋商和定价环节。需求方可以足不出户,登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网站即可通过协商定价、自动定价、评估定价等方式确定价格,就像在网购时与商家讨价还价或直接下单。
如何保障数据交易的安全性?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给出了相应答案。
在整个数据交易的过程中,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利用区块链技术对交易信息进行存证,实现数据交易全程可追溯,保障交易合法合规。陈蔚介绍到,“就像网购平台对每一笔订单进行记录,方便买方维权和平台监管。”
2022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发布了全国首套交易规则,为交易主体进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安全、快捷、顺利完成交易提供基础保障。截至目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登记主体7789个、登记要素4069项,吸引全国1011家数据商入驻,成为数据要素流通的重要枢纽。
“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数据交易领域深耕,努力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让数据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更上一层楼,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陈蔚表示。(李瑞桥、涂敏、高华、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