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落地有声

时间:2021-07-02
作者: 中国电子报

每天清晨打开手机小程序,查看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数据,已经成为家住北京丰台区的许阿姨在北京疫情流行期间养成的习惯。许阿姨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现在,我每天都会查看一下新增病例数量与行动轨迹,看着全国各地的病例一点一点减少,心里也越来越踏实。”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大数据互联互通的重要作用在疫情追踪溯源、路径传播、态势研判、防控部署、资源调配等过程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工信部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利用大数据统计全国尤其是武汉和湖北等地区的人员流动情况,帮助各地联防联控部门精准施策。12306利用实名制售票大数据优势,及时配合地方政府及各级防控机构提供确诊病人火车上密切接触者信息。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强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微信、QQ、支付宝等平台皆推出疫情防控小程序,让用户可以实时掌握相关数据。还有不少医院建立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疾控监测预警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此前透露,早在2010年,我国数据在全球占比就已突破10%,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据总量将跃居世界第一,全球占比有望达到27%以上。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独立成章,“十四五”规划中对于大数据发展的着墨已经渗透到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大数据产业整体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其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数据安全治理进展显著。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颁布,掀开了我国数据立法的序幕。作为我国首部以“数据”或“数据安全”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出台预示着我国数据开发与应用将进入有法可依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相继成立大数据管理机构,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有学者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含港澳台)和334个地市行政单位的机构改革方案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中17个省份、203个市皆已组建了专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作为政府数据治理实践的运行载体,各地大数据局的设立不仅成为了当地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同时也为数字政府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30个省份出台了56份政府数据开放的相关政策文件,已有142个省级、副省级和地级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且开放的有效数据集总数从2017年的8398个增长至2020年的98558个,4年间增长超过10倍。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政府数据开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突破口。

受益于多方驱动,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地图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6670.2亿元,同比增长23.6%,预计2022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而据IDC最新发布的《2021年V1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将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5.9%,近5年来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9.7%,增速全球第一。

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产业园及数字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日渐凸显。八大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京津冀、辽宁、内蒙古、上海、河南、重庆、珠三角)及毗邻省份,如安徽、湖北、四川、陕西、浙江、山东和江苏等地的先行先试、主动探索初见成效。

从产业融合来看,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行业融合趋势明显。目前,互联网、金融、医疗、政务、通信等领域与大数据产业融合情况较好,交通、能源、教育、工业、农业等领域也在加快应用大数据。以工业为例,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从产品级、设备级向产业链级深入拓展。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346.1亿元,未来三年中国工业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保持3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从技术发展来看,我国大数据基础软件自主研发成果不断,创新创业势能趋强。例如,阿里云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首次进入Gartner全球数据库领导者象限,市场份额位居全球云数据库第三。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0年我国新增的11.31万件数字科技专利中,大数据相关专利占比达18%。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拥有大数据相关专利数量32301项,新增专利数量9818项,国家科研经费投入总量22143.6亿元,同比增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