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可信数据空间助力绿色低碳场景应用

时间:2025-10-09

1现场.jpg

9月25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信息化观察网和国润互联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5数字政府智能应用与创新发展大会”在京成功召开。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创新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李建民受邀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可信数据空间助力绿色低碳场景应用》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李建民.jpg

李建民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创新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演讲主题:可信数据空间助力绿色低碳场景应用

李建民首先介绍了可信数据空间政策不断完善的发展背景,为数据可信流通奠定了制度基础。他指出,当前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困境。由于对数据安全的顾虑,各方往往拒绝共享数据,严重制约了基于数据的数字化应用创新,也阻碍了供应链协同、远程运维等场景落地。同时,数据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短板,交易后数据难以控制,制约数据交易市场活跃度,传统交易模式难以有效防范数据滥用和泄露风险。

他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数据共享面临的三大核心难题:信任机制缺失导致“不敢共享”,价值牵引不足导致“不愿共享”,以及流通机制不畅导致“不能流通”。尤其在公共数据领域,因涉及政府、企业敏感信息与个人隐私数据,又缺少手段保障开放授权使用,数据共享流通更加顾虑重重。

针对上述问题,李建民提出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具备三大核心能力:可信管控能力,通过身份认证、动态管控和存证追溯技术确保数据使用合规,并借助隐私计算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资源交互能力,支持数据资源统一发布与跨域互认;价值共创能力,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产品与服务转化,构建多方协作生态。这一体系涵盖五类参与方,包括运营者、提供方、服务方、使用方和监管方,共同构建起协同治理的生态格局。

李建民进一步提出“以连接器为入口、以服务平台为枢纽、以安全控制为核心、以操作标准为基础、以数字合约为依据”的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思路,并明确了“数据产生主权、安全可信优先、互联互通开放、价值按约分配”的核心原则。为将这一理念落地,生态环境领域正构建数据流通利用平台。该体系通过集成数据资产管理、授权运营管理、可信数据空间开发、数据流通安全监管等核心系统,旨在实现从数据资源化到数据产品化的全流程管理,确保数据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有效赋能环境治理、企业监管与绿色金融等业务协同,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的数据要素价值。

在绿色低碳场景应用方面,生态环境领域数据流通利用平台不仅支撑生态环境精准治理、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赋能工业源(企业)监管与移动源监管等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还能打造绿色低碳数据产品,构建生态环境与绿色金融之间的智能桥梁,提供绿色信贷、环责险服务、生态信用评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相关数据产品与服务,搭建生态环境与绿色金融之间的智能桥梁,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可信数据空间不仅推动数据可信流通、场景精准赋能,更促进了技术协同创新与生态协同发展,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李建民的报告不仅深化了各方对数据要素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关键作用的认识,更为构建智慧、绿色、可信的数字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践方向。

(以上内容根据2025数字政府智能应用与创新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整理而成,未经嘉宾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