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今年以来,各地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一部手机,管理成百上千亩农田;一场农家直播,村里的农产品远销各地;数据进村,很多事不出村就能办。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数字惠民……数字技术正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他强调,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要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数字乡村”从2018年起连续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出台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2.0,搭建起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四梁八柱。目前,我国已实现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农村网民规模达3.22亿人。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批数据“大动脉”的建设,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今年,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速。3月份,浙江、安徽、福建、河南、重庆、四川等8个重点省市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5月份,《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发布。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增长17.2%,增长的背后依托的是全国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村电商产业链蓬勃兴起。
这里是四川苍溪县兴华村,现在,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拉近了这个小山村和世界的距离,村里的特产翠冠梨通过直播卖到了全国。而在整个苍溪县,如今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会拍视频、能直播的“数字村官”“带货达人”,还有一批从事选品、供应、售后的“新农人”。
四川苍溪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流欣:我们接下来发展“电商+产业”“电商+乡村旅游”“电商+文创”等业态,培育乡村运营师、农创客等新农人,用数字手段赋能我们的乡村发展。
数字乡村,数字治理。现在,村民很多事不出村就能办。在浙江长兴县雁陶村,村民章哲敏在政务一体机上,5分钟就完成了医保参保信息的更改手续。在去年,这个业务还需要带上材料到县里去办。
浙江今年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治理“一张网”,力争做到省级事项网上申请率、网上办事率、掌上办事率、跑零次实现率、材料电子化率五个百分百,让“村里人”和“城里人”享受到同质服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浙江长兴县数据局数据资源科科长王辉:我们将深化一网统管、一键直达,探索更多AI赋能场景,让数据不仅跑得快,更要跑得准、跑出价值,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按照规划,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