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时间:2023-09-20
来源:光明网
作者: 侯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开始关注大数据的价值。并将大数据的发展视为一种战略性的资源,从而对大数据的应用及价值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同时,在国内的教育实践中,大数据也给我们的教学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数据驱动学校,分析改变教育”,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也正面对着变化和创新。以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创造诸多的有利条件。也就是科技运用的便捷性,教学环境方面的支撑等等,都促使新的教学模型的产生。虽然大数据给大学的教学改革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它也受到某些教育观念的制约。要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向

大数据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和实践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思政教育主体的转向:由“主客体”关系到“多主体”关系。在“大数据”背景下,仅注重“主客体”关系、基于反馈机制的“单向性”特征的大学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方法已无法适应。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得、利用资讯更加便利,他们同样也是受教育的对象,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由“主客体”向“多主体”的转换。大学思政教学中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使得研究目标向接受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话语表达与心理诉求、主体性作用与诉求预期等多方面多维度转变。

思政教育信息价值的转向:从信息搜集转向为数据的精准分析。在传统的大学思政教学中,以及当前最受欢迎的互联网思政教学中,关于教育信息的收集,都是以思想和以老师为主要内容的,其收集的方法仅限于研讨、问卷调查、座谈和经验性总结等,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资料收集的对象具有分散、覆盖局限等特点。而大数据的出现,将这样的情况转变为对全部数据的同时掌控,接下来就是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因而,基于大数据支持,大学思政教学的方向已经转变为对各种信息进行精炼处理、储备掌握与最优利用,从而实现思政教学的目标。

思政教育数据来源的转向:由分散性、结构化转向为非结构化。目前,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文献资料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实现。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组成上,都比较薄弱,属于结构性的。在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来源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面对海量的数据,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来源逐渐从分散的数据变成结构化的数据。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信息非常复杂,它属于一种数量巨大,但密度不高的非结构化数据。所以,要想让这些数据得到更好的利用,就必须拥有与之对应的非结构化数据库以及分析手段,才能让这些数据得以精确地进行分析和利用。

思政教育视角的转变:从经验主义、点状分布转向为科学分析、系统化。从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来看,它的研究和实践多处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下,就显得格外突出。教育者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时,更多地以经验主义为基础,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分析经常是从点到点,或者是从点到面,但是它的科学性和代表性还需要经过实际的测试。但是,大数据让这一类的研究转变成为:以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基础,而所拥有的数据与传统的思政教学相比,拥有无法相比的总量。同时,它还极大地提升数据的科学性,它是一个从实践总结再到实践的过程,它的科学性是一个已经被实践过的优化过程。而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尽量避免以往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只能凭“一己之力”、局限于“一己之能”的情况,将单一的、分散的数据搜集方法变成集中的、系统的、高效地利用大数据的方法,避免大量的重复工作和同质性的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转向:从宣传教育、危机应对转向为预警引导。由宣传教育转向危机处理,转变为预警导向。宣传教育、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包含对信息的把关,以及对热点重点问题的危机处理。但是,在网络即时的特征下,高校的主动性存在着显著的缺陷。大数据的本质在于其产生的新的价值,或者说,是对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从宣传、危机应对,转移到在大数据的科学化分析基础上的预警和指导。对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舆论和学生心理的变化规律,并针对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预见性的干预,从而指导大学生立德成才。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根据大数据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伴随着大数据的出现,人类的观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还在持续地基于大数据的发展而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行更新,这就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教育要以与时俱进。例如,在开展思政课程的时候,高校可以创建一个与校园有关的论坛,让学生们主动地参加到其中。而老师们也要定期地对论坛上的信息展开追踪和解,以便能够及时地掌握当今大学生的想法和精神状况,将论坛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所关心的时事展开正面的引导。此外,老师们还可以通过QQ和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慢慢地培养同学们的“三观”。老师们可以在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地掌握,并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地将从网上获得的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育之中,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坚定大数据意识,在教学中获取有效信息。身为大学思政教师,尤其是处在新时期“大数据”环境中,首先要具备“大数据”的觉悟,并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做“大数据”的接纳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并在教学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资料整理、收集与分析的能力。在每日的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观察学生,主动与他们进行互动,在与他们的双向沟通中,明确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再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对其进行分析和回馈。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形式,要有大数据的意识,要有数据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的思政教育。

发现高校思政教育的规律,建立和完善好大数据的系统。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收集、分析和传播数据信息的技能,而且要具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管理的能力。在海量的数据汇聚成为一个大数据库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筛选技能,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发掘出当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规律。在找到并提炼出这一规律以后,老师们对这些规律进行总结和梳理,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大学思政教学材料系统,为以后的大学思政教学提供便利。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在大数据环境下,大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会。大学在进行思政工作时,要充分运用现代社会的先进观念,创造新的思政工作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为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建设,必须注意开拓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信息来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强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变革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将教育方法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并逐步提升自己对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并树立“全球观念”。

作者:侯丽,硕士,副教授,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