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算力和算法: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

时间:2024-05-29

640 (1).png

大数据、算力和算法三要素的结合是决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对数据、算力和算法的发展给与高度重视,不断强化战略规划和政策优化,为它们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各行各业也积极应用这三大要素推动中国传统产业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很短时间里,社会各界纷纷做出反应,新质生产力不仅成为多地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而且已被视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这既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促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来源。

时代背景与实践价值

新质生产力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出发,对新质生产力做出明确定义,即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毋庸置疑,这一定义是对传统生产力概念的拓展和对数字时代发展变革的科学认识。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背景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化科技创新浪潮的必然结果。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生产过程不断涌现新的创新特点,已经超越传统生产力的简单定义。正如OpenAI发布的一份AI计算报告显示,自2012年以来,在最大的AI训练运行中所使用的计算力呈指数增长,每3.5个月增长一倍,这几乎是摩尔定律所定义翻倍时间的约1/6。由此来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可以更加准确反映数字化浪潮和数字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多因素叠加的综合反映。传统经济理论中,生产力主要侧重劳动力和资本产出效率的描述,而新质生产力则将焦点扩大到了更多新型因素,包括智能技术、知识管理、组织架构等。恰恰是源于数字时代更广泛新生因素的考虑,促使我们需要全面理解影响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原因。

新质生产力是促进新经济结构变革的基本要求。新质生产力与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相伴而生,即从传统制造业向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和网络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生产效率的内涵变化。从理解经济结构变革及其挑战角度来说,新质生产力不仅提供了更具深度的观察视角,而且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新质生产力呈现出对社会发展的全面影响,包括就业结构、教育需求、社会公平等方面,这种综合性的影响使得新质生产力更具多学科复合、实际功效交叉的特点。

新质生产力是改革和完善经济科技政策的目标。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变革思路,帮助经济主体更好应对科技变革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挑战。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充分反映了数字时代的经济特征和变革事实,不仅是对第四次新技术革命对国民经济发展质态影响的科学归纳,更是对中国如何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以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要求。

泛在连接与数字赋能

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互促,必须缩小行业间、企业间以及不同经济主体间的数字鸿沟,这就必须加快推动数字化渗透和信息化能力的普及。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笔者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对数实融合推进能力的贡献大小,以及各类主体可以享受数字化发展福利的程度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质生产力的根在科技创新,基在人机物全面感知和海地空天一体的泛在连接。这是因为,泛在连接既是工业物联网发展的前提,更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实践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议,特别是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和“新基建”战略布局中,泛在连接被明确提及,并作为构建数字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从那时起,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鼓励工业制造行业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努力构建全方位泛在连接网络,以实现数据、人、物之间的智能互联。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在5G技术推动下积极构建泛在连接的基础网络架构。5G技术的高速、低时延、大连接特性,为泛在连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大规模的5G基站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城市和乡村都将受益于更为强大的网络连接。这种泛在连接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服务于个人生活,更为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事实上,泛在连接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方面,还表现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制造业领域中,工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共享,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的兴起使得城市各个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相互连接的系统。这些案例均表明,泛在连接已经深刻影响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可否认,泛在连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在本文看来,政府不断加大力度鼓励生产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技术效率,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升级,这是供给侧层面生产力提升的反映。比如在农业领域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田精准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在服务行业领域方面,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消费者在获得更大消费选择权的同时,消费者满意度获得更大提高,商品卖的更好,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价值实现能力的扩张,这是需求侧层面生产力提升的反映。在战略规划方面,各级政府以实际行动共同构筑了泛在连接的发展框架,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崛起,中国正迈向一个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

平台建设与数据集成

新质生产力的组织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有效的数据集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这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平台建设,不仅强调各类数字平台的发展,鼓励平台企业组织实施数据集成,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而且还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平台化组织,加强行业间、平台间的合作共赢,以期通过平台组织实现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实践中,很多领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数据集成与平台建设。例如,在医疗领域,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共享医疗资源平台,实现患者病历的数据集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制造业领域中,实体工厂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生产环节数据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优化。在消费服务领域中,各种便利于消费者的购物平台和商业平台层出不穷,显著提高了消费者剩余。必须认识到,依托于这些平台的充分发展,中国构建起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数据总量,不仅为提升生产效率、服务效率和流通效率带来可能,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特别注意的是,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也是平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组织载体的一个典型体现。中国互联网巨头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生态系统平台,整合了各类服务和信息资源,实现了多领域的数据集成。这不仅促进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还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例如,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实现精准推荐,提高购物体验,推动了零售业升级。再如,阿里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连接设备、监控生产过程、分析数据,提供智能化的制造解决方案;而华为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5G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通信和低时延连接,支持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物流,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理论与实践均已表明,数据集成和平台构建已成为数字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政府及相关部门立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制定引导政策,数据集成与平台建设取得很大成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输入了强大动力。

大数据、算力和算法

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本质上讲,数字技术就是通过大数据、算法和算力的集成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政府牢牢抓住数字化战略重点,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视为推动创新和生产力升级的关键。“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强调数据的重要性,提出推动算力和算法创新的具体措施,为数据、算力和算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笔者认为,大数据、算力和算法三要素的结合是决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对数据、算力和算法的发展给与高度重视,不断强化战略规划和政策优化,为它们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各行各业也积极应用这三大要素推动中国传统产业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发展。一方面,数据的积累和应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直到目前,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市场,各行各业通过构建数字化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生产和服务的优化。例如,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的购物推荐,推动了零售业的升级。在医疗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了个性化医疗的发展,提高了医疗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另一方面,高水平算力和算法的提升,成为支持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夯实技术基础。比如,中国政府通过“新基建”战略推动了5G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网络速度和容量,为大规模数据传输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基础支持。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普及也进一步增强了算力能力,使得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变得更为高效。再者,适合中国应用场景的、面向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AI算法创新不断涌现,如小米科技的产品研发指导以及滴滴出行的智能调度等,不断提高着数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而且在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中,各种算法被广泛应用,切实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截至目前,算法已经在各行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扮演重要角色。

强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进一步引申,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应集中在高质量发展,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社会分配和消费升级等。

在技术创新方面,高强度、高频率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十四五”规划中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强调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并提出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这是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指导。实践中,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已率先取得显著进展。科技公司的崛起和科研机构的不断创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5G技术的商用推动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在产业升级方面,这是新质生产力在生产环节的具体体现。政府通过“新基建”战略等措施推动了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制造业智能制造的推进、绿色产业的兴起不仅提高了产出效率,还带来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在社会分配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就业质量在提高的同时,新技术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全社会的劳动者收入份额大幅增长。在交换和消费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交换方式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崛起使得线上交易、互联网零售等方式得以普及,改变了传统的交换模式。同时,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和服务的丰富也推动了消费升级,人们对于品质和体验的需求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导因素。

但也要看到,实现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还需应对诸多挑战。比如,科技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分配的差距、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转岗问题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在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方面进一步加强调控和引导,运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提升,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为健康和更加可持续。

效率扩张与数据安全

新质生产力的约束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尽管数据的广泛应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涉及个人、产业和国家的数据安全问题。正是因为数据牵涉个人、产业和国家的安全,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平衡好效率扩张与安全能级提升的关系。为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数据安全的法规和政策提供法制基础,包括不断优化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规,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供给,确保各类数据不受恶意攻击和泄露。同时,政府要高度重视产业数据的保护,鼓励企业建设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统,避免过分依赖外部服务,社会各界也要增强数据安全的风险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在风险和收入平衡过程中,还需要权衡各方利益,确保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不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和发展。本质上讲,同步加强数据开发有效利用与安全保障的问题,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公正和创新的数据生态系统。

从应对思路上讲,一方面,要关注数据安全规制的法律和政策制定。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加强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使用,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此外,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也要不断完善,特别是要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法律框架。对各类经济主体而言,各行各业都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的管理和保护。尤其是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必须通过建设更加安全的信息系统,加强对客户数据的保护,以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政府部门也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审查数据安全标准等手段来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需要高度关注个人隐私权保护,平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关系。在信息时代,大量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然而,个人信息的滥用可能导致隐私泄露、个人权益受损等问题。为此,政府、企业和公众都需要提升对个人信息的管理和保护的意识。企业在收集个人数据时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确数据用途,征得用户的同意。此外,还需要不断加强技术手段的合理引用,包括采用匿名化、加密等技术,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总而言之,新质生产力是在第四次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因科技颠覆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所衍生的新质态,它仍然将科技创新视为生命之源,它本质上就是数字时代的数实深度融合的新的生产力内核。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既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奋斗,更依赖于创新制定出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创新政策。为此,国家要大力加强高水平泛在连接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调动平台充当数据集成组织者的积极性,要同步抓好数据、算力、算法的快速全面发展,全面推动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分配改善和消费升级等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法制建设、社会动员和政策引导等方式保障各类数据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发展更加安全、更加高效。